<bdo id="2b8ps"></bdo>

      
      
        <acronym id="2b8ps"></acronym>
        <rt id="2b8ps"></rt>
        国产激情视频在线观看的,欧美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国产在线看片无码人精品,久久婷婷色五月综合图区,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777777,久久国产精久久精产国,高潮潮喷奶水飞溅视频无码,亚洲第一天堂国产丝袜熟女
        Menu

        在《自然》雜志發表論文是全球科研人追求的目標。你知道嗎?早在百余年前的清朝晚期,我們中國人就已經在《自然》上發表過論文→創刊于1869年的《自然》雜志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綜合性科學技術期刊。能夠在上

            



        在《自然》雜志發表論文是全球科研人追求的目標。你知道嗎?早在百余年前的清朝晚期,我們中國人就已經在《自然》上發表過論文→創刊于1869年的《自然》雜志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綜合性科學技術期刊。能夠在上面發表科研論文,歷來都是全球科研人孜孜以求的夢想。很多人大概不會想到,早在100多年前的清朝晚期,我們中國人就已經在《自然》上發表過第一篇論文。這個中國人是誰呢?他就是啟蒙了整個中國近代科學的徐壽。徐壽集科學家、翻譯家于一身,制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是同治皇帝欽點的“天下第一巧匠”;他翻譯了元素周期表,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所教授科學技術的學校,發行了中國第一種科學技術期刊……他既是中國傳統工匠的謝幕者,也是近代科技知識分子的開路人,被稱之為“晚清科技總設計師”。▲徐壽 (圖片來源/wiki)喜歡親自驗證的“老毛病”讓他有了大發現1874年的一天,時任上海江南制造局總辦兼江南制造翻譯館翻譯委員的徐壽,看到兒子徐建寅和英國傳教士傅蘭雅(John Fryer)合譯的《聲學》一書,這是著名物理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約翰·丁鐸爾所著的關于聲學的書籍,于是就隨手翻閱起來。翻譯出來的《聲學》全書8卷2冊,約8萬字,插圖169幅,詳盡地描述了聲學基本理論和實驗內容。徐壽是個喜歡琢磨的人,也喜歡對一些科學技術知識親自動手檢驗。《聲學》這部書介紹了發聲、傳聲和成音的原理,談到了弦音、管音、鐘磬之音,還講到了摩擦震蕩會產生聲音。徐壽自幼就喜歡音樂,余暇之余,他不是吹奏就是把弄樂器。因此,這本書很快就引起了徐壽的興趣。讀到第214頁管音部分時,一條定律引起了徐壽的注意:“有底管、無底管發出聲音的震動數,在一定時間內,皆與管的長度成反比……”也就是說在一定時間內,任何八度音階必是吹奏震動數的兩倍,因此開口管必須準確地截去一半,才能發出高八度音。真的是這樣嗎?徐壽喜歡親自驗證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動手做了一支9寸開口的銅管,吹出了某一個音調,后截去銅管的一半,再吹時卻并不能吹出高八度的音。經過多次實驗,他發現只有再將這余下的4.5寸銅管截去半寸,才能準確地吹出高八度的音。這也就是說,兩支相差八度音的開口管的長度比例不是2:1,而是9:4。有底管、無底管發出聲音的震動數,并不與管的長度成反比,而是9:4的比例。為了確保結論的正確性,他又用不同長度、不同直徑的樂管做試驗,結果都一樣。因此,他認為西方的研究結論應該是搞錯了。這個發現讓徐壽很興奮,于是他將其寫入了論文《考證律呂說》中,并發表在1880年第7期的科學期刊《格致匯編》上,他在文中寫到,“惟聲出于實體者正半相應,故將其全體半之,而其聲仍與全體相應也。至于空積所出之聲,則正半不應,故將同徑之管半之,其聲不與全體相應,而成九與四之比例”。▲1868年設立的江南機器造制總局翻譯館的翻譯處(從右至左:徐壽、華蘅芳、徐建寅),為清朝官辦的翻譯出版機構,簡稱翻譯館,附設于江南機器制造總局,是近代中國第一個由政府創辦的翻譯西書機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自然》雜志發文,塵封了100多年《格致匯編》是我國近代最早的科學雜志,1876年2月在格致書院創刊,由傅蘭雅擔任主編。律呂是我國古代樂律學的統稱,是研究律制構成與應用的科學,律管研究更是律學研究中的難題。中國古代一向采用弦音和管音相合的方式確定音律,“以弦定律,以管定音”。律管即管式高音標準器,歷來受到特別重視。然而,現代物理學實驗表明,弦振動和管振動的方式不同,弦律和管律是有區別的。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傳統音樂一直沒有糾正這種錯誤的認知。徐壽對律管研究已達數十年,通過自己的研究和當時非常簡陋的現代科學實驗的方式,他對弦音和管音相合論持否定態度。在《考證律呂說》中,徐壽徹底否定了中國延續千年的“管弦結合論”。他甚至指出,明代朱載堉縮小管內徑的結論,“理雖近似,尚未密合”。并且他認為,《聲學》第214頁管音部分定律恰好與中國傳統的弦音和管音相合論不謀而合。因此,這應該都是搞錯了。文章發表后,徐壽又找傅蘭雅商量,希望他將自己的論文翻譯后寄給《聲學》的作者——丁鐸爾,向他說明自己的實驗結論。傅蘭雅同意幫忙。1880年11月25日,翻譯好的論文順利寄出。不過,傅蘭雅除了將這一實驗和提出的問題寫信寄給丁鐸爾之外,還將徐壽的論文抄件寄給了《自然》編輯部,并寫了一封信。盡管徐壽始終沒有等到丁鐸爾的回信,但《自然》雜志在收到論文和信件以后,于1881年3月10日改題為《聲學在中國》將此文全文發表,以及編者按語和斯通博士的復信。編者按語中說:“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以真正的現代科學矯正了一項古老的定律,已經非常出奇地在中國發生了。何況這是用最原始的器具來加以實現的。”有研究者認為,徐壽在聲學領域的成功研究,正是他的高深理論與高超實驗技術相結合的成果。從而在中國近代科學史上書寫了嶄新的篇章。▲STONE, W. Acoustics in China (聲學在中國). Nature 23, 448–449 (1881) doi 10.1038/023448a0. 文章發表在《自然》雜志“News”欄目,按照當時的署名規范,作者項登記的是文章的編輯W. Stone遺憾的是,徐壽并沒有得到他的論文是否在《自然》上發表的消息。現有史料和跡象表明,徐壽不知其情。很多分析認為,根據常識和慣例,代寄稿件人傅蘭雅應該會收到倫敦寄來徐壽論文的期刊和稿酬。但傅蘭雅不告知徐壽,這是為什么?這到現在還是一樁懸案。1987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王揚宗教授在國家圖書館(原北京圖書館)意外地發現英國《自然》雜志發表的徐壽論文《聲學在中國》。直到這時,中國科學界才得以知曉,早在100多年以前,中國的科學家徐壽就已經在《自然》上發表科學論文了。“不務正業”,卻成了科學奇才徐壽1818年出生于手工業之鄉江蘇無錫,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他的科舉之路并不順利,在舊式的“童子舉”中,他竟連個秀才都沒考上。一直沒有取得功名的他最后干脆打了退堂鼓,甚至放出豪言“嘗一應童子試,以為無裨實用,棄去”。大概意思是:“考了這么多年,還沒考中,什么好處都沒得到,也沒學到什么實用的東西,我不學了。”這并不是說徐壽頹廢了,他給自己的人生換了一條跑道,將目光放到了當時的“經世之學”,也就是主張研究和解決實際的問題,講求治國利民之道的學問。徐壽家境貧寒,在讀書的同時,為了謀生,以及養活家人,他不得不一邊務農,一邊經商,通過販賣糧食來賺取一些差價。日子雖然辛苦,但是沒有科舉考試后的讀書卻很自由了。他閱讀的書籍也從之前的四書五經擴大為:《詩經》《禹貢》《春秋》《漢書》《水經注》等,雖然一些書籍仍是文史范圍,但是他的關注點已經變了。他在閱讀古籍的時候,開始有意識的將書中的山川、物產、地理形態等等羅列出來,再和近代的地圖比較,總結了很多地理的古今變遷。徐壽所在的江蘇無錫自古就是物產豐富的魚米之鄉,同時也是手工之鄉,自古就有好手工的習俗。在這種氛圍中,他也對手工藝的制作很有興趣。史料曾對他這一愛好有所記載:“少好攻金之事,手制器械甚多。”也是因為此,讓他后來從古代的山川地理中脫離開來,轉向當時更有實用價值的科學研究中,比如:數學、天文歷法、物理、音律、醫學、礦學等等。并且,他也開始學習從明代開始翻譯的一些西方科學著作,漸漸的他對科學技術有了自己的認知,對西方工業革命以來的機械工藝也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徐壽、徐建寅和傅蘭雅合作翻譯的書籍 (圖片來源/wiki)后來,徐壽遇到了他一生的摯友華蘅芳,他也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數學家和科學家。兩人一起互相幫助,還特意到上海英國倫敦會傳教士創辦的墨海書館,學習科學知識,也因此結識了當時的大學者李善蘭。在李善蘭的幫助下,兩人得以閱讀、購買西方近代物理、動植物、礦物學等書籍,還購買了相關儀器,從這之后,徐壽便開始了自己的物理實驗之路。為了學習光學,買不到三棱玻璃的他,就徒手把自己的水晶圖章磨成三角形,用以觀察七彩色譜。徐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當別人都忙著種地讀八股,他卻整天琢磨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就像學習光學一樣,他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進行可以嘗試的一些實驗。“這人有病,得治!”他身邊的一些人說。然而正是這樣,他初步掌握了不少重要的物理知識。而后他又通過自學、實驗掌握了一些近代的化學知識。就這樣,中國近代的一位“科學奇才”產生了!自制蒸汽機輪船,給元素周期表中文命名19世紀60年代中期,徐壽開始嘗試研制蒸汽輪船。當時落后的晚清并沒有蒸汽機的圖紙和資料,唯一能用得上的就是西方近代科技書《博物新編》中的一張蒸汽機的簡略圖。為了更加了解蒸汽機,徐壽同華蘅芳常到江邊觀察外國小輪船,經過夜以繼日地潛心研究。終于在3個月后,他們的研究有了些許成果——成功制成中國第一臺蒸汽機。這是一臺小型的蒸汽機,氣缸直徑1寸7分,引擎轉速每分鐘只有240轉。不久后,徐壽等人便將這臺小型蒸汽機安裝在一艘長約1米的木制小船上,但是實驗效果并不理想,行駛500米后便停了下來,徐壽對這個結果難以接受,決定繼續研究。經過一次失敗,徐壽很快就弄清了故障原因,并用火管鍋爐代替了原來的汽鍋,解決了供氣不足的問題。兩個月后,這艘“小火輪”終于在安慶江面試航成功。經過不懈的努力,中國第一艘蒸汽機輪船終于被成功研制出來。該船載重量25噸,長17米,排水量45噸。該船在長江下游試航時,在不到14小時內逆流行駛了225里,時速約16里;而返回時順流僅用了8小時,時速約28里。這艘輪船被命名為“黃鵠”,語出《戰國策》中的“黃鵠因是以游乎江海,淹乎大沼”。這開啟了我國近代造船業的先河。▲“黃鵠”號是我國造船史上第一艘自制的汽機輪船 (圖片來源/wiki)1874年徐壽同傅蘭雅在上海創辦格致書院,聘請一些外國學者傳授自然科學知識。與此同時,他也尋求更多外國學者的幫助,共同翻譯了100多種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其中,大部分都是與西方化學相關的。其中在《化學鑒原》一書中,發表了我國第一張《中西名元素對照表》,當時共介紹63 個化學元素中文名稱,由徐壽首創的有51個,依舊沿用至今的達36個。徐壽命名元素周期表中文名到現在已經一個多世紀過去了,化學元素從60多種增加到100來種。但新發現元素的中文定名,依舊大體遵循徐壽當年運用的原則。徐壽也因此被稱之為“中國近代化學之父”。參考文獻:1.《中國傳統工匠的謝幕者和近代科技知識分子的開路人,首個《Nature》發論文的中國人——徐壽》.新華每日電訊.2019-06-25https://m.sohu.com/a/322742802_723051/2.《在蒙昧的清末時期,徐壽是如何徒手造出中國第一艘機動軍艦的?》.騰訊網https://new.qq.com/omn/20200314/20200314A0DQ5O00.html3.《徐壽為何被譽為晚清“第一巧匠”》.朱亞夫.陜西工人報.2018-05-294.《1881年徐壽論文:《聲學在中國》》.徐泓 徐福彰 包正義.2012-09-28http://www.shtong.gov.cn/node2/n189673/n86869/n87136/n87138/u1ai131009.html撰文/李鵬 編輯/劉昭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制:北京科技報 | 北科傳媒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舉報/反饋

        在《自然》雜志發表論文是全球科研人追求的目標。你知道嗎?早在百余年前的清朝晚期,我們中國人就已經在《自然》上發表過論文→創刊于1869年的《自然》雜志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綜合性科學技術期刊。能夠在上面發表科研論文,歷來都是全球科研人孜孜以求的夢想。很多人大概不會想到,早在100多年前的清朝晚期,我們中國人就已經在《自然》上發表過第一篇論文。這個中國人是誰呢?他就是啟蒙了整個中國近代科學的徐壽。徐壽集科學家、翻譯家于一身,制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是同治皇帝欽點的“天下第一巧匠”;他翻譯了元素周期表,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所教授科學技術的學校,發行了中國第一種科學技術期刊……他既是中國傳統工匠的謝幕者,也是近代科技知識分子的開路人,被稱之為“晚清科技總設計師”。▲徐壽 (圖片來源/wiki)喜歡親自驗證的“老毛病”讓他有了大發現1874年的一天,時任上海江南制造局總辦兼江南制造翻譯館翻譯委員的徐壽,看到兒子徐建寅和英國傳教士傅蘭雅(John Fryer)合譯的《聲學》一書,這是著名物理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約翰·丁鐸爾所著的關于聲學的書籍,于是就隨手翻閱起來。翻譯出來的《聲學》全書8卷2冊,約8萬字,插圖169幅,詳盡地描述了聲學基本理論和實驗內容。徐壽是個喜歡琢磨的人,也喜歡對一些科學技術知識親自動手檢驗。《聲學》這部書介紹了發聲、傳聲和成音的原理,談到了弦音、管音、鐘磬之音,還講到了摩擦震蕩會產生聲音。徐壽自幼就喜歡音樂,余暇之余,他不是吹奏就是把弄樂器。因此,這本書很快就引起了徐壽的興趣。讀到第214頁管音部分時,一條定律引起了徐壽的注意:“有底管、無底管發出聲音的震動數,在一定時間內,皆與管的長度成反比……”也就是說在一定時間內,任何八度音階必是吹奏震動數的兩倍,因此開口管必須準確地截去一半,才能發出高八度音。真的是這樣嗎?徐壽喜歡親自驗證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動手做了一支9寸開口的銅管,吹出了某一個音調,后截去銅管的一半,再吹時卻并不能吹出高八度的音。經過多次實驗,他發現只有再將這余下的4.5寸銅管截去半寸,才能準確地吹出高八度的音。這也就是說,兩支相差八度音的開口管的長度比例不是2:1,而是9:4。有底管、無底管發出聲音的震動數,并不與管的長度成反比,而是9:4的比例。為了確保結論的正確性,他又用不同長度、不同直徑的樂管做試驗,結果都一樣。因此,他認為西方的研究結論應該是搞錯了。這個發現讓徐壽很興奮,于是他將其寫入了論文《考證律呂說》中,并發表在1880年第7期的科學期刊《格致匯編》上,他在文中寫到,“惟聲出于實體者正半相應,故將其全體半之,而其聲仍與全體相應也。至于空積所出之聲,則正半不應,故將同徑之管半之,其聲不與全體相應,而成九與四之比例”。▲1868年設立的江南機器造制總局翻譯館的翻譯處(從右至左:徐壽、華蘅芳、徐建寅),為清朝官辦的翻譯出版機構,簡稱翻譯館,附設于江南機器制造總局,是近代中國第一個由政府創辦的翻譯西書機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自然》雜志發文,塵封了100多年《格致匯編》是我國近代最早的科學雜志,1876年2月在格致書院創刊,由傅蘭雅擔任主編。律呂是我國古代樂律學的統稱,是研究律制構成與應用的科學,律管研究更是律學研究中的難題。中國古代一向采用弦音和管音相合的方式確定音律,“以弦定律,以管定音”。律管即管式高音標準器,歷來受到特別重視。然而,現代物理學實驗表明,弦振動和管振動的方式不同,弦律和管律是有區別的。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傳統音樂一直沒有糾正這種錯誤的認知。徐壽對律管研究已達數十年,通過自己的研究和當時非常簡陋的現代科學實驗的方式,他對弦音和管音相合論持否定態度。在《考證律呂說》中,徐壽徹底否定了中國延續千年的“管弦結合論”。他甚至指出,明代朱載堉縮小管內徑的結論,“理雖近似,尚未密合”。并且他認為,《聲學》第214頁管音部分定律恰好與中國傳統的弦音和管音相合論不謀而合。因此,這應該都是搞錯了。文章發表后,徐壽又找傅蘭雅商量,希望他將自己的論文翻譯后寄給《聲學》的作者——丁鐸爾,向他說明自己的實驗結論。傅蘭雅同意幫忙。1880年11月25日,翻譯好的論文順利寄出。不過,傅蘭雅除了將這一實驗和提出的問題寫信寄給丁鐸爾之外,還將徐壽的論文抄件寄給了《自然》編輯部,并寫了一封信。盡管徐壽始終沒有等到丁鐸爾的回信,但《自然》雜志在收到論文和信件以后,于1881年3月10日改題為《聲學在中國》將此文全文發表,以及編者按語和斯通博士的復信。編者按語中說:“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以真正的現代科學矯正了一項古老的定律,已經非常出奇地在中國發生了。何況這是用最原始的器具來加以實現的。”有研究者認為,徐壽在聲學領域的成功研究,正是他的高深理論與高超實驗技術相結合的成果。從而在中國近代科學史上書寫了嶄新的篇章。▲STONE, W. Acoustics in China (聲學在中國). Nature 23, 448–449 (1881) doi 10.1038/023448a0. 文章發表在《自然》雜志“News”欄目,按照當時的署名規范,作者項登記的是文章的編輯W. Stone遺憾的是,徐壽并沒有得到他的論文是否在《自然》上發表的消息。現有史料和跡象表明,徐壽不知其情。很多分析認為,根據常識和慣例,代寄稿件人傅蘭雅應該會收到倫敦寄來徐壽論文的期刊和稿酬。但傅蘭雅不告知徐壽,這是為什么?這到現在還是一樁懸案。1987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王揚宗教授在國家圖書館(原北京圖書館)意外地發現英國《自然》雜志發表的徐壽論文《聲學在中國》。直到這時,中國科學界才得以知曉,早在100多年以前,中國的科學家徐壽就已經在《自然》上發表科學論文了。“不務正業”,卻成了科學奇才徐壽1818年出生于手工業之鄉江蘇無錫,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他的科舉之路并不順利,在舊式的“童子舉”中,他竟連個秀才都沒考上。一直沒有取得功名的他最后干脆打了退堂鼓,甚至放出豪言“嘗一應童子試,以為無裨實用,棄去”。大概意思是:“考了這么多年,還沒考中,什么好處都沒得到,也沒學到什么實用的東西,我不學了。”這并不是說徐壽頹廢了,他給自己的人生換了一條跑道,將目光放到了當時的“經世之學”,也就是主張研究和解決實際的問題,講求治國利民之道的學問。徐壽家境貧寒,在讀書的同時,為了謀生,以及養活家人,他不得不一邊務農,一邊經商,通過販賣糧食來賺取一些差價。日子雖然辛苦,但是沒有科舉考試后的讀書卻很自由了。他閱讀的書籍也從之前的四書五經擴大為:《詩經》《禹貢》《春秋》《漢書》《水經注》等,雖然一些書籍仍是文史范圍,但是他的關注點已經變了。他在閱讀古籍的時候,開始有意識的將書中的山川、物產、地理形態等等羅列出來,再和近代的地圖比較,總結了很多地理的古今變遷。徐壽所在的江蘇無錫自古就是物產豐富的魚米之鄉,同時也是手工之鄉,自古就有好手工的習俗。在這種氛圍中,他也對手工藝的制作很有興趣。史料曾對他這一愛好有所記載:“少好攻金之事,手制器械甚多。”也是因為此,讓他后來從古代的山川地理中脫離開來,轉向當時更有實用價值的科學研究中,比如:數學、天文歷法、物理、音律、醫學、礦學等等。并且,他也開始學習從明代開始翻譯的一些西方科學著作,漸漸的他對科學技術有了自己的認知,對西方工業革命以來的機械工藝也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徐壽、徐建寅和傅蘭雅合作翻譯的書籍  (圖片來源/wiki)后來,徐壽遇到了他一生的摯友華蘅芳,他也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數學家和科學家。兩人一起互相幫助,還特意到上海英國倫敦會傳教士創辦的墨海書館,學習科學知識,也因此結識了當時的大學者李善蘭。在李善蘭的幫助下,兩人得以閱讀、購買西方近代物理、動植物、礦物學等書籍,還購買了相關儀器,從這之后,徐壽便開始了自己的物理實驗之路。為了學習光學,買不到三棱玻璃的他,就徒手把自己的水晶圖章磨成三角形,用以觀察七彩色譜。徐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當別人都忙著種地讀八股,他卻整天琢磨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就像學習光學一樣,他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進行可以嘗試的一些實驗。“這人有病,得治!”他身邊的一些人說。然而正是這樣,他初步掌握了不少重要的物理知識。而后他又通過自學、實驗掌握了一些近代的化學知識。就這樣,中國近代的一位“科學奇才”產生了!自制蒸汽機輪船,給元素周期表中文命名19世紀60年代中期,徐壽開始嘗試研制蒸汽輪船。當時落后的晚清并沒有蒸汽機的圖紙和資料,唯一能用得上的就是西方近代科技書《博物新編》中的一張蒸汽機的簡略圖。為了更加了解蒸汽機,徐壽同華蘅芳常到江邊觀察外國小輪船,經過夜以繼日地潛心研究。終于在3個月后,他們的研究有了些許成果——成功制成中國第一臺蒸汽機。這是一臺小型的蒸汽機,氣缸直徑1寸7分,引擎轉速每分鐘只有240轉。不久后,徐壽等人便將這臺小型蒸汽機安裝在一艘長約1米的木制小船上,但是實驗效果并不理想,行駛500米后便停了下來,徐壽對這個結果難以接受,決定繼續研究。經過一次失敗,徐壽很快就弄清了故障原因,并用火管鍋爐代替了原來的汽鍋,解決了供氣不足的問題。兩個月后,這艘“小火輪”終于在安慶江面試航成功。經過不懈的努力,中國第一艘蒸汽機輪船終于被成功研制出來。該船載重量25噸,長17米,排水量45噸。該船在長江下游試航時,在不到14小時內逆流行駛了225里,時速約16里;而返回時順流僅用了8小時,時速約28里。這艘輪船被命名為“黃鵠”,語出《戰國策》中的“黃鵠因是以游乎江海,淹乎大沼”。這開啟了我國近代造船業的先河。▲“黃鵠”號是我國造船史上第一艘自制的汽機輪船  (圖片來源/wiki)1874年徐壽同傅蘭雅在上海創辦格致書院,聘請一些外國學者傳授自然科學知識。與此同時,他也尋求更多外國學者的幫助,共同翻譯了100多種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其中,大部分都是與西方化學相關的。其中在《化學鑒原》一書中,發表了我國第一張《中西名元素對照表》,當時共介紹63 個化學元素中文名稱,由徐壽首創的有51個,依舊沿用至今的達36個。徐壽命名元素周期表中文名到現在已經一個多世紀過去了,化學元素從60多種增加到100來種。但新發現元素的中文定名,依舊大體遵循徐壽當年運用的原則。徐壽也因此被稱之為“中國近代化學之父”。參考文獻:1.《中國傳統工匠的謝幕者和近代科技知識分子的開路人,首個《Nature》發論文的中國人——徐壽》.新華每日電訊.2019-06-25https://m.sohu.com/a/322742802_723051/2.《在蒙昧的清末時期,徐壽是如何徒手造出中國第一艘機動軍艦的?》.騰訊網https://new.qq.com/omn/20200314/20200314A0DQ5O00.html3.《徐壽為何被譽為晚清“第一巧匠”》.朱亞夫.陜西工人報.2018-05-294.《1881年徐壽論文:《聲學在中國》》.徐泓 徐福彰 包正義.2012-09-28http://www.shtong.gov.cn/node2/n189673/n86869/n87136/n87138/u1ai131009.html撰文/李鵬  編輯/劉昭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制:北京科技報 | 北科傳媒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舉報/反饋

        在《自然》雜志發表論文是全球科研人追求的目標。你知道嗎?早在百余年前的清朝晚期,我們中國人就已經在《自然》上發表過論文→創刊于1869年的《自然》雜志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綜合性科學技術期刊。能夠在上面發表科研論文,歷來都是全球科研人孜孜以求的夢想。很多人大概不會想到,早在100多年前的清朝晚期,我們中國人就已經在《自然》上發表過第一篇論文。這個中國人是誰呢?他就是啟蒙了整個中國近代科學的徐壽。徐壽集科學家、翻譯家于一身,制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是同治皇帝欽點的“天下第一巧匠”;他翻譯了元素周期表,創辦了中國近代第一所教授科學技術的學校,發行了中國第一種科學技術期刊……他既是中國傳統工匠的謝幕者,也是近代科技知識分子的開路人,被稱之為“晚清科技總設計師”。▲徐壽 (圖片來源/wiki)喜歡親自驗證的“老毛病”讓他有了大發現1874年的一天,時任上海江南制造局總辦兼江南制造翻譯館翻譯委員的徐壽,看到兒子徐建寅和英國傳教士傅蘭雅(John Fryer)合譯的《聲學》一書,這是著名物理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約翰·丁鐸爾所著的關于聲學的書籍,于是就隨手翻閱起來。翻譯出來的《聲學》全書8卷2冊,約8萬字,插圖169幅,詳盡地描述了聲學基本理論和實驗內容。徐壽是個喜歡琢磨的人,也喜歡對一些科學技術知識親自動手檢驗。《聲學》這部書介紹了發聲、傳聲和成音的原理,談到了弦音、管音、鐘磬之音,還講到了摩擦震蕩會產生聲音。徐壽自幼就喜歡音樂,余暇之余,他不是吹奏就是把弄樂器。因此,這本書很快就引起了徐壽的興趣。讀到第214頁管音部分時,一條定律引起了徐壽的注意:“有底管、無底管發出聲音的震動數,在一定時間內,皆與管的長度成反比……”也就是說在一定時間內,任何八度音階必是吹奏震動數的兩倍,因此開口管必須準確地截去一半,才能發出高八度音。真的是這樣嗎?徐壽喜歡親自驗證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動手做了一支9寸開口的銅管,吹出了某一個音調,后截去銅管的一半,再吹時卻并不能吹出高八度的音。經過多次實驗,他發現只有再將這余下的4.5寸銅管截去半寸,才能準確地吹出高八度的音。這也就是說,兩支相差八度音的開口管的長度比例不是2:1,而是9:4。有底管、無底管發出聲音的震動數,并不與管的長度成反比,而是9:4的比例。為了確保結論的正確性,他又用不同長度、不同直徑的樂管做試驗,結果都一樣。因此,他認為西方的研究結論應該是搞錯了。這個發現讓徐壽很興奮,于是他將其寫入了論文《考證律呂說》中,并發表在1880年第7期的科學期刊《格致匯編》上,他在文中寫到,“惟聲出于實體者正半相應,故將其全體半之,而其聲仍與全體相應也。至于空積所出之聲,則正半不應,故將同徑之管半之,其聲不與全體相應,而成九與四之比例”。▲1868年設立的江南機器造制總局翻譯館的翻譯處(從右至左:徐壽、華蘅芳、徐建寅),為清朝官辦的翻譯出版機構,簡稱翻譯館,附設于江南機器制造總局,是近代中國第一個由政府創辦的翻譯西書機構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自然》雜志發文,塵封了100多年《格致匯編》是我國近代最早的科學雜志,1876年2月在格致書院創刊,由傅蘭雅擔任主編。律呂是我國古代樂律學的統稱,是研究律制構成與應用的科學,律管研究更是律學研究中的難題。中國古代一向采用弦音和管音相合的方式確定音律,“以弦定律,以管定音”。律管即管式高音標準器,歷來受到特別重視。然而,現代物理學實驗表明,弦振動和管振動的方式不同,弦律和管律是有區別的。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傳統音樂一直沒有糾正這種錯誤的認知。徐壽對律管研究已達數十年,通過自己的研究和當時非常簡陋的現代科學實驗的方式,他對弦音和管音相合論持否定態度。在《考證律呂說》中,徐壽徹底否定了中國延續千年的“管弦結合論”。他甚至指出,明代朱載堉縮小管內徑的結論,“理雖近似,尚未密合”。并且他認為,《聲學》第214頁管音部分定律恰好與中國傳統的弦音和管音相合論不謀而合。因此,這應該都是搞錯了。文章發表后,徐壽又找傅蘭雅商量,希望他將自己的論文翻譯后寄給《聲學》的作者——丁鐸爾,向他說明自己的實驗結論。傅蘭雅同意幫忙。1880年11月25日,翻譯好的論文順利寄出。不過,傅蘭雅除了將這一實驗和提出的問題寫信寄給丁鐸爾之外,還將徐壽的論文抄件寄給了《自然》編輯部,并寫了一封信。盡管徐壽始終沒有等到丁鐸爾的回信,但《自然》雜志在收到論文和信件以后,于1881年3月10日改題為《聲學在中國》將此文全文發表,以及編者按語和斯通博士的復信。編者按語中說:“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以真正的現代科學矯正了一項古老的定律,已經非常出奇地在中國發生了。何況這是用最原始的器具來加以實現的。”有研究者認為,徐壽在聲學領域的成功研究,正是他的高深理論與高超實驗技術相結合的成果。從而在中國近代科學史上書寫了嶄新的篇章。▲STONE, W. Acoustics in China (聲學在中國). Nature 23, 448–449 (1881) doi 10.1038/023448a0. 文章發表在《自然》雜志“News”欄目,按照當時的署名規范,作者項登記的是文章的編輯W. Stone遺憾的是,徐壽并沒有得到他的論文是否在《自然》上發表的消息。現有史料和跡象表明,徐壽不知其情。很多分析認為,根據常識和慣例,代寄稿件人傅蘭雅應該會收到倫敦寄來徐壽論文的期刊和稿酬。但傅蘭雅不告知徐壽,這是為什么?這到現在還是一樁懸案。1987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王揚宗教授在國家圖書館(原北京圖書館)意外地發現英國《自然》雜志發表的徐壽論文《聲學在中國》。直到這時,中國科學界才得以知曉,早在100多年以前,中國的科學家徐壽就已經在《自然》上發表科學論文了。“不務正業”,卻成了科學奇才徐壽1818年出生于手工業之鄉江蘇無錫,是個非常有個性的人,他的科舉之路并不順利,在舊式的“童子舉”中,他竟連個秀才都沒考上。一直沒有取得功名的他最后干脆打了退堂鼓,甚至放出豪言“嘗一應童子試,以為無裨實用,棄去”。大概意思是:“考了這么多年,還沒考中,什么好處都沒得到,也沒學到什么實用的東西,我不學了。”這并不是說徐壽頹廢了,他給自己的人生換了一條跑道,將目光放到了當時的“經世之學”,也就是主張研究和解決實際的問題,講求治國利民之道的學問。徐壽家境貧寒,在讀書的同時,為了謀生,以及養活家人,他不得不一邊務農,一邊經商,通過販賣糧食來賺取一些差價。日子雖然辛苦,但是沒有科舉考試后的讀書卻很自由了。他閱讀的書籍也從之前的四書五經擴大為:《詩經》《禹貢》《春秋》《漢書》《水經注》等,雖然一些書籍仍是文史范圍,但是他的關注點已經變了。他在閱讀古籍的時候,開始有意識的將書中的山川、物產、地理形態等等羅列出來,再和近代的地圖比較,總結了很多地理的古今變遷。徐壽所在的江蘇無錫自古就是物產豐富的魚米之鄉,同時也是手工之鄉,自古就有好手工的習俗。在這種氛圍中,他也對手工藝的制作很有興趣。史料曾對他這一愛好有所記載:“少好攻金之事,手制器械甚多。”也是因為此,讓他后來從古代的山川地理中脫離開來,轉向當時更有實用價值的科學研究中,比如:數學、天文歷法、物理、音律、醫學、礦學等等。并且,他也開始學習從明代開始翻譯的一些西方科學著作,漸漸的他對科學技術有了自己的認知,對西方工業革命以來的機械工藝也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徐壽、徐建寅和傅蘭雅合作翻譯的書籍  (圖片來源/wiki)后來,徐壽遇到了他一生的摯友華蘅芳,他也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數學家和科學家。兩人一起互相幫助,還特意到上海英國倫敦會傳教士創辦的墨海書館,學習科學知識,也因此結識了當時的大學者李善蘭。在李善蘭的幫助下,兩人得以閱讀、購買西方近代物理、動植物、礦物學等書籍,還購買了相關儀器,從這之后,徐壽便開始了自己的物理實驗之路。為了學習光學,買不到三棱玻璃的他,就徒手把自己的水晶圖章磨成三角形,用以觀察七彩色譜。徐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當別人都忙著種地讀八股,他卻整天琢磨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就像學習光學一樣,他一邊學習理論知識一邊進行可以嘗試的一些實驗。“這人有病,得治!”他身邊的一些人說。然而正是這樣,他初步掌握了不少重要的物理知識。而后他又通過自學、實驗掌握了一些近代的化學知識。就這樣,中國近代的一位“科學奇才”產生了!自制蒸汽機輪船,給元素周期表中文命名19世紀60年代中期,徐壽開始嘗試研制蒸汽輪船。當時落后的晚清并沒有蒸汽機的圖紙和資料,唯一能用得上的就是西方近代科技書《博物新編》中的一張蒸汽機的簡略圖。為了更加了解蒸汽機,徐壽同華蘅芳常到江邊觀察外國小輪船,經過夜以繼日地潛心研究。終于在3個月后,他們的研究有了些許成果——成功制成中國第一臺蒸汽機。這是一臺小型的蒸汽機,氣缸直徑1寸7分,引擎轉速每分鐘只有240轉。不久后,徐壽等人便將這臺小型蒸汽機安裝在一艘長約1米的木制小船上,但是實驗效果并不理想,行駛500米后便停了下來,徐壽對這個結果難以接受,決定繼續研究。經過一次失敗,徐壽很快就弄清了故障原因,并用火管鍋爐代替了原來的汽鍋,解決了供氣不足的問題。兩個月后,這艘“小火輪”終于在安慶江面試航成功。經過不懈的努力,中國第一艘蒸汽機輪船終于被成功研制出來。該船載重量25噸,長17米,排水量45噸。該船在長江下游試航時,在不到14小時內逆流行駛了225里,時速約16里;而返回時順流僅用了8小時,時速約28里。這艘輪船被命名為“黃鵠”,語出《戰國策》中的“黃鵠因是以游乎江海,淹乎大沼”。這開啟了我國近代造船業的先河。▲“黃鵠”號是我國造船史上第一艘自制的汽機輪船  (圖片來源/wiki)1874年徐壽同傅蘭雅在上海創辦格致書院,聘請一些外國學者傳授自然科學知識。與此同時,他也尋求更多外國學者的幫助,共同翻譯了100多種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其中,大部分都是與西方化學相關的。其中在《化學鑒原》一書中,發表了我國第一張《中西名元素對照表》,當時共介紹63 個化學元素中文名稱,由徐壽首創的有51個,依舊沿用至今的達36個。徐壽命名元素周期表中文名到現在已經一個多世紀過去了,化學元素從60多種增加到100來種。但新發現元素的中文定名,依舊大體遵循徐壽當年運用的原則。徐壽也因此被稱之為“中國近代化學之父”。參考文獻:1.《中國傳統工匠的謝幕者和近代科技知識分子的開路人,首個《Nature》發論文的中國人——徐壽》.新華每日電訊.2019-06-25https://m.sohu.com/a/322742802_723051/2.《在蒙昧的清末時期,徐壽是如何徒手造出中國第一艘機動軍艦的?》.騰訊網https://new.qq.com/omn/20200314/20200314A0DQ5O00.html3.《徐壽為何被譽為晚清“第一巧匠”》.朱亞夫.陜西工人報.2018-05-294.《1881年徐壽論文:《聲學在中國》》.徐泓 徐福彰 包正義.2012-09-28http://www.shtong.gov.cn/node2/n189673/n86869/n87136/n87138/u1ai131009.html撰文/李鵬  編輯/劉昭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監制:北京科技報 | 北科傳媒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舉報/反饋


        【資訊關鍵詞】:


        瑞典乙 哈丁格VS韋特

        2025-09-20 21: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 欧美 激情 小说 另类| 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区| 欧美午夜成人片在线观看| 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站| 三级久久试看3分钟| 日本无码人妻波多野结衣| 夜夜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男女啪啪激烈高潮喷出gif免费| 国产白嫩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动漫| 国产乱人伦av在线无码|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18禁| 天堂√在线中文官网在线| 熟女人妻大叫粗大受不了| 日韩aaa久久蜜桃av|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2021| 久久无码专区国产精品| av亚欧洲日产国码无码| 老熟女强人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 小受叫床高潮娇喘嗯啊mp3| 国产精品67人妻无码久久| 性生交片免费无码看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av麻豆不卡| 国产乱对白刺激视频|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av18款| 日本黄页网站免费观看| 初音未来爆乳下裸羞羞无码| 四虎成人精品国产永久免费|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桶爽|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网站| 国产精品毛片无码| 亚洲中文字幕琪琪在线| 国产97人人超碰caoprom三级| 久久久成人毛片无码| 大地资源网中文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