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李靜建議,從改變師生和家長的“體育觀”出發,讓教育部關于體育“教會、勤練、常賽”的基本要求落地落實,通過體育的高質量發展促進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
————————————————
由于高三學業緊張,不少高中的各種活動主要由高一、高二學生參加,但湖北省襄陽四中不同。
3月31日,襄陽四中高三學生迎來了盼望已久的遠足活動,2000名學子雄赳赳、氣昂昂地出發了。
一路上,大家歡歌笑語,跨過壯闊的漢江,漫步迷人的綠洲大道。兩個小時后,到達了遠足活動的目的地——魚梁洲中央生態公園,在這里開展了“培育英才林,爭做棟梁人”主題勞動教育活動。
一時間,中央生態公園里呈現出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扶樹苗、培土、澆水、施肥、再培土、踩實,學生之間團結協作,一氣呵成。一會兒工夫,幾百棵樹苗便整齊地豎立起來。望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學生心里很有成就感,紛紛拍照留念。行途的疲憊、植樹的勞累早已在大家的歡笑聲中煙消云散。
“80華里遠足”是襄陽四中的標志性活動,2009年至今已連續開展了15屆。通過行走,學生鍛煉了體魄,磨煉了意志,體驗了“走”得更高、“走”得更遠、“走”得腳步更堅實……
近年來,襄陽四中為全國各地知名高校輸送了大量人才,持續保持在高位運轉,經久不衰,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重視體育。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完全人格,首在體育。”沒有體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離開教育的體育是不牢固的,青少年體質健康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只有充分發揮體育的教育功能,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增強體質、健全人格、享受樂趣、鍛煉意志,才能讓他們“成就最好的自己,服務祖國和人民”。
如今,“無體育,不四中”這句話已植入每一位師生的心中,成為師生的精神烙印。
可自由選擇的社團和體育場館
“母校變化很大,給我的感覺很奇妙。”作為學校第一屆畢業生,時隔近70年,回到母校參觀的中科院院士熊有倫仍十分動容。
2020年落成的襄陽四中新校區為學生提供了完備的運動場地。兩層樓的綜合體育館內,恒溫游泳館、乒乓球館、籃球館、羽毛球館隨時開放。東、西兩個運動區的田徑場、足球場、排球場、網球場一應俱全。東運動區設有賽事控制中心和體質測試室,配置有專業體質健康測試器材,有標準天然草坪田徑場、標準籃球足球排球場、乒乓球臺、沙灘排球場等,田徑區設有投鉛球區、跳遠區、跳高區等。西運動區設有標準人工草坪田徑場、標準人工草坪足球場、標準籃球場、籃球半場、網球場、單雙杠等,很好滿足了學校體育教學活動需要。學校還設有健身房,面積達210平方米,內有3臺綜合智能跑步機、2臺動感健身單車、1臺組合力量訓練器。
完備的教學場地和器材為學生的自由選擇提供了條件。學校成立了足球社團、籃球社團、排球社團、羽毛球社團、游泳社團等多個課余體育社團。各個社團注重培養學生運動興趣,滿足學生個性化運動需求。
周末放假,許多學生不愿回家,因為這里除了有吸引他們的圖書館、周末影院、綠色網吧等,體育場館也向他們開放,他們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場所,度過一個充實快樂的周末。
雖然高三學業緊張,但學生小劉已經養成了每周參加足球社團的習慣。
襄陽四中的體育在20世紀90年代曾一度走偏,把很多精力放在了體育特長生的培養上。進入新世紀,學校堅持把面向全體學生的群體活動與培養、選拔優秀體育后備人才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課余體育訓練、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特別是進入新時代,學校著力進行體育教學改革,上好每一節體育課,教會學生基本體育知識、基本體育技能和專項技能,然后通過“常賽”引導學生“勤練”。
由課余體育社團學員組成的學校代表隊取得了襄陽市中學生女子籃球聯賽冠軍、男子籃球聯賽亞軍、襄陽市校園足球男子聯賽冠軍等優異成績。
在襄陽市第二十一屆中學生田徑運動會上,襄陽四中非體育特長生組成的田徑代表隊收獲了2枚銀牌、1枚銅牌、2人第四名、2人第五名、3人第六名、3人第七名、2人第八名的好成績,其中不乏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他們在賽場上不畏強手、奮力拼搏、迎難而上,彰顯了襄陽四中學子的風采。這些成績的取得生動詮釋了“無體育,不四中”的理念。
在師資配備上,學校從北京體育大學等體育專業院校引進高素質體育人才,充實體育教師隊伍,目前學校體育學科室共有專職教師14人,其中擁有高級職稱的10人,擁有碩士學歷的2人。多名教師曾獲湖北省好課堂、湖北省體育教學技能大比武、襄陽市體育優質課一等獎,在《體育世界》等期刊發表多篇論文。
人人有項目 高三也不例外
襄陽四中開創性舉辦了各項特色體育競賽活動,做到班班有比賽、人人參加比賽、自主選擇比賽。學業緊張的高三也不例外。
為了給學生減壓,學校專門設計了高三特別運動會。開幕式上,有的班級舉著寫有“10班必勝”等勵志語的牌子,有的表演了漢服秀,還有的師生跳起了憨態可掬的小雞恰恰舞……從錚錚青春誓言到花樣百出的表演,高三年級田徑運動會的開幕式趣味十足,還有滿滿的勵志味、傳統文化味。運動會上,高三學生參加了跑步、跳高、跳遠、壘球、鉛球等項目的比賽,他們在運動中放松心情,感受團體的力量,對后期復習備考也有很大幫助。
高一、高二每年也會固定舉辦秋季田徑運動會。這一運動會是展示全校師生精神風貌和綜合素質的寶貴機會。經過多年積累與完善,襄陽四中秋季田徑運動會已形成規模,參賽人數達1500人以上,200余名師生志愿者參與賽事志愿服務活動。學校堅持“藝體融合”,舉辦特色開幕式入場式,在讓學生體驗參與體育競賽魅力的同時發揮綜合育人功能,充分展示學生團結奮進、拼搏向上、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質,為學校全面發展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根據學生在校長信箱的反映和學校教學的實際需要,學校進入新校區后開創性舉辦了春季“運動嘉年華”系列活動,包括“奔跑四中”校園迷你馬拉松、籃球賽、足球賽、排球賽、乒羽團體賽、跳繩團體賽、趣味運動會等,目標是實現“三大球三小球”全覆蓋,全校學生人人有項目。
其中,“奔跑四中”校園迷你馬拉松是“運動嘉年華”系列活動中的首推項目,開創了湖北省高中舉辦校園迷你馬拉松的先河。學校每年邀請“奔跑中國”系列馬拉松賽事運營商提供技術支持,采用馬拉松地毯式系統為比賽準確計時,每名參賽選手佩戴雙芯片計時號碼布,賽后舉辦隆重的頒獎儀式,讓學生在校園全方位體驗馬拉松的真正魅力。
從改變師生和家長的“體育觀”出發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促進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
襄陽四中高度重視體育的高質量發展,始終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將“全面育人為中心”作為學校體育教學目標,在教學內容、方式和評價體系上緊緊圍繞體育核心素養進行改革,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與學業成績協同發展,形成了優質的體育育人環境,顯示出良好的育人效果。
在開齊開足體育課的前提下,襄陽四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開發豐富多樣的特色校本課程供學生選擇,在校園體育競賽活動中設置比賽項目,供個人與班級自主選擇參賽,做到班班有比賽、人人參加比賽,變“要我練”為“我要練”,讓學生在輕松歡樂的體育活動中了解自我、悅納自我,享受鍛煉的樂趣,為緊張的學習生活減壓、蓄力。
針對學生年齡段和身體發育特點,學校開設網球運動與鑒賞、羽毛球運動基本技戰術等特色校本課程,高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選擇參加相應的校本課程學習,由專業體育教師進行專項教學。
學校還定期開展體育健康知識大講堂,培養大健康觀、大體育觀,為學生終身運動、健康運動打下良好基礎。
體育健康知識大講堂幫助學生認識和預防常見的運動損傷,了解和樹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規律作息、科學運動等,做到體育技能練習與健康知識學習有機融合,全面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讓學生深刻認識體育運動不是一時之需,而是一門終身必修課,幫助學生摒棄應試思維,在高中階段樹立優秀的成績和健全的體魄兩手抓的思想,讓體育的育人價值得到充分體現,更好地為學生健康成長賦能。
多樣的體育活動,特色的校本體育課程,將“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的運動理念深植學生內心,吸引廣大學生走向操場、走到陽光下,引導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了解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既增強了體質又健全了人格,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體質基礎。
建校以來,學校除了涌現出中科院院士熊有倫、經濟學家郭道揚、作家梅潔、全國抗疫先進個人朱師達等一大批杰出人才,奧運冠軍王宗源、“亞洲蛙王”閆子貝等體育健兒也是從襄陽四中走出去的。襄陽四中輸送的運動員黃秋爽、黃喆、林洪曾代表中國多次參加世界大賽,其中黃秋爽在2010年世界體操錦標賽上成功使用“扭掏單臂轉體360度”,被國際體聯命名為“黃秋爽轉體”,成為第23位擁有以自己名字命名動作的中國體操運動員。
體育的價值不僅僅是強身健體,還在于培養青少年的責任感、意志力、吃苦耐勞精神。充分挖掘體育的育人價值,還需要社會各界付出更多的努力。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提出了《關于加強體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從改變師生和家長的“體育觀”出發,希望有關部門出臺落實后疫情時代學生體質健康達標、推動高中體育更好發展的舉措,讓教育部關于體育“教會、勤練、常賽”的基本要求落地落實,讓體育的高質量發展促進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倡導中小學校長摒棄功利主義辦學思想,讓師生、家長樹立“無體育不健康,無體育不強國”的理念。
正在北京體育大學讀博、曾作為中國代表團科研人員參加北京冬奧會的校友馮俊鵬,在朋友圈深情表白:“追憶在襄陽四中的往昔,記憶里還是操場上滿眼身披‘追求卓越’的身影,還是八十華里遠足的浩浩蕩蕩……”
(作者系湖北省襄陽市第四中學黨委書記)
《中國教師報》2023年05月17日第10版

(1)籃球--CBA半決賽:北京金隅迎戰廣東東莞銀行(圖)-搜狐滾動.jpg)
【資訊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