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常駐專家黃威(右一)為患者進行微創手術,成功治愈巨大食管裂孔疝。
寧德醫院門診一站式服務中心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專家裘正軍到寧德市醫院開展診療活動。
在醫技報告自助打印中心,患者在有序領取檢驗報告。
患者在病區護理站體驗“床旁結算”服務。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寧德醫院門診樓 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核心提示
自2023年8月25日寧德市政府與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簽訂合作辦醫協議,一年多來,雙方在診療水平、學科建設、科研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填補閩東臨床技術空白36項,出院患者手術占比、三四級手術占比、微創手術占比等臨床主要核心指標實現穩步增長;新創建2個臨床專科,介入血管科成為寧德市首個獲批創建的國家重點臨床專科;與上海交大醫學院建立人才培養關系,實現臨床博士、碩士自主培養……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其中,包括“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則是向這一目標邁進的關鍵之舉。那么,這場跨越約700公里的“牽手”,能夠為高質量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提供怎樣的經驗?日前,記者走進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寧德醫院,探尋背后的答案。
1月15日,剛出完上午的門診,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寧德醫院腫瘤內科主任劉軍又馬不停蹄地奔向腫瘤多學科會診(MDT)研討室。來到寧德的近500個日夜,劉軍的日程表總是排得滿滿當當。在他的牽頭下,醫院的腫瘤內科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成功入圍2024年市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名單。
像劉軍這樣常駐寧德的上海高年資專家共有11位。2023年8月25日,寧德市政府與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簽訂合作辦醫協議,以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為輸出醫院,依托寧德市醫院建設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并加掛“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寧德醫院”牌子。
錨定重點,
筑牢腫瘤診治防線
此番牽手,雙方是錨定重點病種和專科開展的。上海方面派駐的11位專家涉及眼科、耳鼻咽喉科、神經外科等10個臨床專科,實現常見病、多發病廣覆蓋,也為腫瘤等重大疾病的診療奠定了良好基礎。
在過往,寧德的腫瘤患者就近難以獲得優質醫療服務,往往需要跨區域就醫,經濟與時間負擔沉重。瞄準痛點,寧德市醫院選擇以推行MDT模式為切入口,全方位提升腫瘤診療水準。
“腫瘤診療特別強調全域發力。如早期患者通過手術治療可能取得良好效果;對于中期患者,往往需要設計包括手術、化療、放療、靶向藥物治療在內的綜合治療方案;晚期患者以藥物治療為主;終末期患者則涉及安寧療護等事宜。MDT模式由此應運而生,通過多學科的緊密協作,為患者量身定制診療方案。”劉軍說。
劉軍至今仍記得去年4月進行的一次晚間會診。彼時,寧德醫院接診了一位低位直腸癌Ⅲ期患者,腫瘤近鄰肛門約2厘米。“通用的治療方案是先進行新輔助放化療,而后再通過手術切除。但手術面臨的風險是,一旦不能順利保留肛門,患者余生將不得不通過永久性造瘺維持排便等功能,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劉軍介紹說。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先期新輔助放化療的效果竟出奇理想,患者也順勢提出不動手術的想法。可當這一設想被帶到MDT研討會上時,引發了激烈爭論。“患者病情已進入中晚期,單純依靠放化療復發風險極大。”“為穩妥起見,還是參照現有指南開展治療。”一時間眾說紛紜,鮮有人支持前述提議。
當討論陷入僵局,劉軍拿出了先前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時收集的相關材料,證明已有國際頂尖醫療中心采取等待觀察策略應對中晚期直腸癌患者,在取得良好療效的同時,最大限度為患者留存尊嚴。看到真切數據與先行案例,大家逐漸接納這一方案。在接下來的診療過程中,團隊追加了局部放療與免疫制劑使用的劑量,并密切隨訪腫瘤變化情況。
日前,患者最新提供的一份核磁共振檢查報告顯示:直腸內黏膜稍增厚,未見明顯強化,考慮腫瘤退縮后纖維化;直腸癌特異性腫瘤標志物均屬正常范圍。“可以說這一病例為閩東地區的直腸癌診療提供了很好的范式。”劉軍表示。
通過MDT研討,“以患者為中心、療效與生活質量并重”的理念漸入人心。再將視野轉向乳腺癌診療領域,在甲狀腺乳腺外科主任劉俊的帶領下,寧德醫院乳腺癌MDT團隊已常規開展腔鏡乳腺癌皮下腺體切除術、腔鏡乳腺癌保乳手術。據劉俊介紹,傳統的保乳手術會在乳房表面留下明顯疤痕,嚴重影響術后美觀及患者心理健康。而腔鏡輔助下的乳腺手術則是從遠離病灶部位的相對隱蔽切口入手,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能有效隱藏疤痕,從而為廣大患者帶去福音。
不僅如此,在劉俊等人的努力下,該院接診的乳腺癌患者術前穿刺活檢率明顯提升。“相較術中冰凍而言,術前穿刺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都更優,能夠減少患者二次手術風險。我們以此為抓手,全面推進診療規范化。”劉俊說。
如今,寧德醫院已組建8個主要腫瘤病種MDT團隊。2024年,8個團隊累計進行了110余場正式討論,為360余位腫瘤急難危重癥患者提供診療服務。
多措并舉,
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可以說寧德是我職業生涯的福地。”劉俊說,依托合作辦醫這個舞臺,他不僅扮演著看病開刀這一角色,更擔當起教學、科研、管理等方面的重大職責,得以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最令劉俊感到欣慰的是,甲狀腺乳腺外科已有多位醫師能夠獨立操刀腔鏡乳腺手術。
除了派出常駐醫師,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還成立了5個名醫“師帶徒”工作室,由該院著名醫師定期前往寧德市醫院進行“傳幫帶”。
2024年6月,與席曉薇名醫工作室合作完成寧德首例宮頸巨大肌瘤手術的經歷,令寧德市醫院婦科主任醫師陳惠華記憶猶新。
當時,一位年近五旬的患者前來醫院就診。據患者回憶,她于10多年前進行過“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當年術中見一小瘤體位于輸尿管旁,主刀醫師曾建議其定期觀察。
約一年前,該患者自覺下腹有包塊且伴隨腰酸。直到后來,腫塊逐漸增大,患者就像一名臨產孕婦,并出現食欲減退、進食后腹脹等癥狀,于是選擇就醫。經檢查發現子宮巨大軟組織腫物,范圍19cm×13cm×24cm,引發雙側輸尿管擴張、腎積水。
“立刻準備手術!”面對這一疑難病例,席曉薇名醫工作室隨即介入。
這次手術何其兇險——據陳惠華介紹,手術過程中,可見腫瘤自宮頸后壁膨脹性生長,周圍供應血管怒張,宮頸已失去正常形態。因瘤體巨大壓迫雙側輸尿管,導致輸尿管支架無法置入,術中稍有不慎,可能出現周圍組織臟器損傷,將危及患者生命。好在團隊成員憑借扎實的基本功與豐富的臨床經驗,順利完成了膜間隙解剖術。經測量,該子宮頸部肌瘤重達8.92斤。
術后,該患者即轉回普通婦科病房,生命體征平穩;經休養后各項指標恢復良好,快速康復出院。
“通過開展類似這樣的疑難手術,我院婦科腫瘤、女性盆底、單孔腹腔鏡等亞專科骨干力量得到極大加強,許多患者也慕名前來就診。由衷感謝席曉薇教授等醫務人員的辛勤付出。”陳惠華說。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寧德醫院院長鄭志表示,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是合作辦醫的應有之義。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多措并舉,努力實現這一目標。一是引進來,通過開展手術觀摩、理論培訓、學術交流等方式,推動優質醫療服務落地生根。二是走出去,借助這一平臺,寧德醫院青年骨干能夠前往上海實地進修學習。三是建立遠程會診機制,跨越山海阻隔,探尋疑難病例診療方案最優解。對于病情復雜、需要進一步治療的患者還開通綠色轉診通道。四是推動上海交大醫學院在職博士培養基地與福建醫科大學寧德臨床醫學院落戶寧德,使本地自主人才培養得到重要保證。
深耕細作人才“沃土”,學科建設方能邁上新臺階。介入血管科實現國家級重點專科閩東地區“零的突破”;耳鼻咽喉科、臨床藥學成功申報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新創建腫瘤內科、泌尿生殖2個臨床專科;申報建設閩東地區第一個藥物臨床試驗GCP平臺;國家眼部疾病臨床研究中心福建分中心落戶醫院;新申報國家、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5項……寧德醫院在醫教研方面取得長足進步。
流程再造,
開啟患者就醫新體驗
診療質量上去了,患者同樣關心如何才能享有更加方便快捷的就醫體驗。合作辦醫啟動以來,寧德醫院全面梳理優化就醫環節,推出了一系列便民舉措,力爭提升患者滿意度。
“必須要為市醫院點贊!”剛剛享受到“床旁結算”服務的患者林先生高興地說,過往辦理出院手續需要跑上跑下,到收費窗口排長隊,如今只要在病區護理站把醫保卡交給護士,幾分鐘就能完成所有手續。
這正是寧德醫院以信息化建設為抓手,改善患者就醫感受的縮影。去年6月,寧德醫院順利通過電子病歷系統功能應用水平分級評價五級評審,檢查檢驗結果查詢、處方開具、臨床決策支持等全流程實現電子化,患者既往就診記錄在云端便可一目了然。此外,該院還通過采取分時段預約診療服務、引導電子醫保卡應用、推行智能化自助服務等措施,實現一部手機即可完成掛號、檢查預約、取藥、醫保結算等流程,非醫療環節占用時間大大壓減。
記者實地體驗了一番數字化賦能下就醫流程的便利。按照預約時間提前15分鐘到達診室門口等待;由于醫院實行了“先診療后付費”模式,在醫師完成診斷開單后可直接前往檢驗科室進行檢查,繳費可通過掃描單據上的二維碼完成;待檢查結束后,門診大廳后方、檢驗科門口、放射科室內均設有醫技報告自助打印中心,能一站式完成檢驗單自助打印,也可通過線上“云膠片”服務,隨時隨地在手機上調看檢查結果和影像報告。
探索“無陪護”病房試點,有效緩解患者家屬“分身乏術”之苦;設立一站式服務中心,為患者提供預約、咨詢、分診、便民開藥、醫學證明審核蓋章、麻卡辦理、輪椅租借、特殊人群無障礙陪同就醫、老年人就診指導及自助掛號等便捷服務;穩步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開展中藥代煎和配送服務,使患者不必再往返奔波;實行患者全過程管理服務模式,涵蓋院前咨詢、入院、住院、出院后的個案隨訪管理……“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體現在一項項充滿溫度的舉措中。
縱觀“牽手”一年多來,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實行同質化管理和技術平移,并依托醫聯體、醫共體下沉各縣(市、區),輻射帶動周邊區域,使寧德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有國內頂尖的醫療服務,還培育出一批醫術高超、專業過硬的醫療人才。寧德市醫院拒絕“等靠要”思想,不僅在重點專科建設、新技術新項目開展、醫護人員跟崗培訓、科研成果合作轉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還通過醫院內部績效考核改革、智慧醫院建設等,不斷推進精細化管理,持續改善群眾就醫體驗。
“日前,我院已順利通過省第一批次三級甲等綜合醫院評審,這是對合作辦醫成果最好的肯定,也是一個新的開始。未來的路還很漫長,如何以一流的服務質量、良好的服務態度、順暢的服務流程服務于寧德經濟社會發展、保障群眾的健康,是我們不斷努力的方向。”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寧德醫院黨委書記陳子春不無感慨。
推動大病重病在本省解決、常見病多發病在市縣解決、頭疼腦熱等小病在鄉村解決,是深化醫改的重要目標。陳子春表示,下一步,雙方將進一步圍繞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打造診療科目齊全、專科特色突出、人才梯隊合理、管理機制先進的三甲綜合醫院,更好造福閩東人民、守護一方安康。(記者 尤方明)


【資訊關鍵詞】: